作者:劉承恩
那是一個安靜的午後,診間裡走進一位11歲的小女孩,她眨著水靈靈的眼睛,小手緊緊攥著媽媽的衣角,顯得有些不安。媽媽手中握著學校的健檢報告,指尖微微顫抖,指著紙上醒目的紅字——「蛋白尿(2+)」。
進一步的檢查結果顯示,小女孩的尿液總蛋白/肌酸酐比值(UPCR)高達1429 mg/g(正常值應低於150 mg/g),而血清肌酸酐(Cr)僅0.48 mg/dL,估算腎絲球過濾率(eGFR)正常(>60 ml/min/1.73m²),血清白蛋白(Albumin)維持在正常的4.1 g/dL,血液補體C3/C4、B型肝炎、C型肝炎、抗核抗體(ANA)及抗雙股DNA抗體(ds-DNA)皆無異常。
然而,令人憂心的是,小女孩的外公和阿姨都曾因不明原因開始長期血液透析(洗腎)。幾個月後,儘管嘗試了支持性療法,小女孩的蛋白尿仍持續惡化,不見好轉。在與家人深入溝通後,他們決定接受進一步檢查——腎臟切片。最終,病理報告確診為「局部節段型腎絲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
🧠 局部節段型腎絲球硬化症(FSGS) 是什麼?
局部節段型腎絲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一種腎絲球疾病,特點是腎絲球局部出現瘢痕(硬化)。
✅ 局部(Focal):只有部分腎絲球受影響。
✅ 節段型(Segmental):單個腎絲球內的部分區域發生硬化。
✅ 硬化(Sclerosis):受損的腎絲球組織變硬。
FSGS 可影響兒童與成人,男性略多於女性,且在非裔美國人中更為常見。
🤖 局部節段型腎絲球硬化症(FSGS) 的病因
FSGS 並非由單一疾病引起,可能有多種原因,例如:
✅原發性 FSGS:無明顯病因,疾病自行發生。
✅續發性 FSGS:由其他疾病或藥物誘發,例如:💀 感染(愛滋病HIV、B型肝炎或C型肝炎等)🎤 藥物(雄性激素、毒品)⚖️ 慢性病(糖尿病、鐮刀型貧血、紅斑性狼瘡等)🏃 過度肥胖
📊 局部節段型腎絲球硬化症(FSGS) 的症狀與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
早期 FSGS 可能無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以下徵兆:
👉 水腫(Edema):腿部、踝部、眼睛周圍腫脹
👉 體重增加:因體內液體聚積
👉 泡泡尿:蛋白尿增加
👉 高膽固醇:血脂升高
👉 血漿白蛋白(Albumin)降低
🛠️ 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 可能隨之發生,伴隨以下特徵:
💧 大量蛋白尿:每天大於3500 mg/g
🌐 高血脂
⚖️ 低白蛋白血症:血漿白蛋白(Albumin)小於3.5g/dL
⚡ 高血壓(部分患者)
💔 疲勞、噁心、呼吸困難(末期腎疾病症狀)
⚖️ 確診 局部節段型腎絲球硬化症(FSGS) 的檢測方式
📝 醫師通常會安排以下檢測:
尿液檢測 💧:檢查蛋白尿及血尿。
腎絲球過濾率(eGFR) 🌐:評估腎臟過濾廢物的效率。
血液檢測 ⚡:測量血漿蛋白(Albumin)、膽固醇、補體C3/C4、ANA抗核抗體、B型肝炎與C型肝炎。
腎臟切片 ⚖️:透過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免疫螢光染色觀察腎臟組織是否有硬化現象。

基因檢測 🌱:評估是否有遺傳性腎病基因。
💉 局部節段型腎絲球硬化症(FSGS) 的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因病因而異,常見治療包括:
類固醇(Steroids) 🎤:減少腎臟發炎與免疫反應。
免疫抑制劑 🎧:例如環孢素Cyclosporin A,降低免疫系統攻擊腎臟。
血漿置換療法(Plasmapheresis) 💧:進展到快速進展性腎絲球腎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適用,減少血液中抗體。
降血壓藥(ACEi、ARB) ⚖️:減少蛋白尿、保護腎臟。
利尿劑 💧:幫助身體排除多餘液體,減少水腫。
飲食調整 🍲:降低鈉、蛋白質攝取,減輕腎臟負擔。
⚡ 局部節段型腎絲球硬化症(FSGS) 是否會導致腎衰竭?
📈 病情進展因人而異,但 FSGS 屬於慢性疾病,因腎絲球損害不可逆。
✅ 早期治療可減緩惡化
⚠ 若無法控制,可能導致腎臟衰竭
💉 末期腎臟病患者可能需要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
📖 總結
局部節段型腎絲球硬化症(FSGS)是一種嚴重的腎絲球疾病,可能導致腎病症候群與腎臟衰竭。早期診斷與適當治療可減緩病程,降低併發症風險。如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