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苾之五|平安夜

             

作者:唐苾寧


在伯利恆的郊外,有一些牧人在夜間看守羊群。主的一位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着他們,他們就非常害怕。

天使說:“不要怕!看哪!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於萬民的: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找到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裏,那就是記號了。”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一起讚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加福音二章8~14節)

今年的平安夜很不一樣,我在台大醫院渡過。雖然眼前的路艱辛,內心卻有主的平安。

聖經中的平安不是一種外在環境的狀態,是一種靈裡的狀態,是神應許要賜給信祂的人。聖經中的平安有和好、完全的意思,因著主耶穌我們能與神和好,與人與自己和好!

耶穌在骯髒的馬廄出生,出生時即被希律王追殺,長大後被自己的門徒背叛,最後遭人民唾棄、被陷害死在十字架上。耶穌的出生不平靜,卻帶來最大的平安,耶穌生在苦難當中,卻有最大的榮耀。願我也能在不平靜的苦難中享平安、得榮耀,也願每個親朋好友都能明白聖誕節的意義,得到主所賜的平安。




近況更新:


11月底和醫生討論之後,決定開刀、放療先暫緩,盡快開始全身性藥物,於是12月初在台大開始了第一次治療,三週一次靜脈注射免疫治療藥Nivolumab (保疾伏)+Ipilimumab(益伏),外加口服標靶藥物Cabozantinib(癌必定)。會嘗試這樣的治療方式三個月,期待身體對藥物有反應,不然就得考慮去國外找其他藥物。

目前治療沒有太多強烈副作用,回診抽血、X光也都正常,但明顯感受到身體疲累、食慾不振。腫瘤引起的疼痛,在止痛藥的幫忙下大部份可以得到緩解。因為腫瘤生長位置左腳無力沒知覺,我行動不便也無法開車,我爸爸決定搬下來和我們同住,幫忙接送孩子、採買東西。

比起剛確診時的兵荒馬亂,現在生活漸漸達到到另一種平衡狀態。孩子們漸漸適應了生活上的變動,新的生活模式,我也慢慢接受了自己的肢體失能和有限,學習放手,這陣子連老三語境也有驚人的成長,能好好溝通斷奶,媽媽住院時能情緒平穩的和媽媽說再見。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之二十一|荊棘中的百合花

             

作者:劉承恩


三合一療法


在濕冷的平安夜,臺大醫院再次通知妻子前往接受免疫治療。

妻子所接受的免疫與標靶三合一療法,是根據 2023 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年會發表的第二期臨床試驗。該實驗針對轉移性軟組織惡性肉瘤患者,研究以下三種藥物組合治療的療效:
  • Cabozantinib(商品名:Cabometyx,癌必定):每日 40 毫克
  • Ipilimumab(商品名:Yervoy,益伏):每公斤 1 毫克
  • Nivolumab(商品名:Opdivo,保疾伏):每公斤 3 毫克
治療計畫每三週一次,共進行四次療程,隨後以 Nivolumab 480 毫克每四週一次作為維持治療。

試驗結果顯示,這項療法延長了患者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5.4 個月,並達到 80% 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 Rate, DCR)




荊棘中的百合花


同一時刻,我們收到了一份充滿驚喜與感動的聖誕禮物。高醫醫學系的同學們在繁忙的工作日後,不辭辛勞地從北、中、南各地趕到診所,帶著許多大學同學愛與關懷的心意,也親手送來泰雅族畫家米路.哈勇為我們家特別創作的畫作《荊棘中的百合花》

這幅畫的主題取自聖經《雅歌書》二章 2 節:「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這是所羅門王對新婦深情的讚美,描繪愛人即便身處荊棘環境,也如百合般純潔而獨特。然而,這節經文更是神對教會和信徒的珍視,也是神留給每個行走在死蔭幽谷中的人的溫暖勉勵。

荊棘象徵著世上的患難與挑戰,因為神從未應許祂的道路平坦。我們常以為平安無事、人生順暢、財務富足、事業成功,才能代表神的同在與眷顧,但神卻提醒我們:即使身處幽谷或被荊棘環繞,也能憑著信心綻放光彩。這激勵著我們,無論遭遇多麼困頓,都要如荊棘中的百合般,展現基督的馨香,見證那屬天的堅韌與美好

神的心意是要鼓勵兒女們,在傷痛、疲憊、失望或病痛中,仍不失信心,更深依靠祂。藉著信靠,我們能重新得力,穿越荊棘,綻放如百合花般的美麗與堅韌。這正是神的呼召:以信心超越困境,成為荊棘叢中綻放的生命見證,散發基督的馨香之氣




野地裡的百合花


耶穌說:「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馬太福音六章28~29節)

耶穌也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六章30~34節)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與其憂慮明天,不如將重擔交託天父。祂既然看顧野地的百合花與草,必然更愛祂的兒女。專心尋求祂的國與祂的義,祂必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並賜下足夠的恩典,陪伴我們面對每一天的挑戰。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之二十|死亡被得勝吞滅

            

作者:劉承恩


面對死亡


心電圖的螢幕上,最後一絲的跳動歸於平直。伴隨著家屬的哭泣聲,我平靜地宣告:「死亡時間...,請家屬節哀。」那不再起伏的胸膛,成了告別生命的無聲標記。

身為內科醫師,在醫院工作的十三年裡,我陪伴過許多人走向人生的終點。我見證了太多生命的消逝,親手開立了一張張死亡證明書。面對死亡,我本以為已經熟悉且習以為常,直到妻子罹癌的事實擺在面前。

那一刻,我才明白,死亡不僅僅是病房裡的遠方訪客,而是近在眼前的存在;它也不再只是冷冰冰的醫學術語,而是一種真實而迫切的威脅。


害怕死亡


夜晚,柔和的燈光下,女兒閉上眼睛,帶著稚嫩卻深切的聲音禱告:「求主耶穌讓媽媽可以活久一點。」一旁的兒子們也低著頭,誠懇地說:「希望主耶穌讓媽媽的病能趕快好起來。」這些簡單的禱告,是孩子最真摯的心願,也是他們對母親愛與牽掛的表達。

然而,臨睡前,孩子們輾轉難眠,渴望媽媽的陪伴;半夜,偶爾被惡夢驚醒,大聲哭喊,尋找媽媽的擁抱與安慰。對於幼小的心靈而言,死亡是一片模糊而可怕的陰影,是一種無法想像的分離與隔絕。他們還不明白,卻深深害怕。

人面對死亡的本能反應是恐懼,那是一種對未知的不安。正如在醫院裡,許多家屬在得知至親罹患癌症時,選擇隱瞞病情,試圖減輕對方的擔憂與害怕。然而,這樣的隱瞞往往導致至親在各種不適中,孤單困惑地走向生命的終點。

最近,我們有機會與朋友談及死亡的議題,他們見我們對於死亡的坦然態度感到驚訝。對我們而言,死亡並非一個難以啟齒的禁忌,而是生命中必經的旅程;它不是永恆的分離,而是承載著更新與盼望的另一個起點。




勝過死亡


根據聖經的教導,我們血肉的身體無法承受神榮耀的國度。當主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我們將要改變,那會朽壞的身體將變為不朽壞的,那會死亡的身體將變為不死的。到那時,聖經中所說的「死亡被得勝吞滅」這句話就將完全應驗(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0~54節)。死亡將被基督救贖的榮耀勝利徹底吞噬,就如同黑暗在光明中無影無蹤地消失一樣,被根本而完全地除去。

感謝神,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賜給我們得勝罪惡與死亡的力量(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5~57節)。因著祂,我們不再懼怕死亡,反而有新的盼望,我們外面的身體雖然會因疾病而毀壞,但我們裡面基督的生命卻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後書四章16節)。

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篤定,是因為耶穌基督親自取了血肉的身體,為我們承受了死亡的痛苦,就戴上尊貴與榮耀的冠冕。祂藉著神的恩典,為世人嘗了死亡的滋味,更藉著從死裡復活,徹底戰勝了掌管死亡的魔鬼,釋放那些因害怕死亡而一生受捆綁的人,使我們得享真正的自由。(希伯來書二章9, 14~15節)。

因此,祂宣告說:「不要害怕!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是那位永活的主。我曾經死過,但如今我活著,並且要活到永永遠遠。我掌管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啟示錄一章17~18節)


不再有死亡


願我們能聽見天上的聲音說:「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也應和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啟示錄十四章13節)

直到基督再來之時,所有在祂裡面的人都要復活,…他們是有福的,是聖潔的!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毫無權柄。他們將成為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掌權一千年(啟示錄二十章4~6節)。

直到新天新地的來臨,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親自與人同在,作我們的神神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二十一章1~4節)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苾之四|愛的流動

            

作者:唐苾寧


打開手機,以前團契的輔導傳來:除了禱告在其他任何可能之下,還能為你們做甚麼?

這次生病,有好多親朋好友、主內的弟兄姊妹關心我們,一時之間湧入大量的訊息,每個人都想要表達關心,想要用不同的方式幫助我們!(有些可愛的朋友,擔心會打擾給我壓力,所以潛水了好久,最終還是忍不住偷偷傳訊息給我)

我們全部都收到了,謝謝大家對我們的愛,難以用言語表達這樣的感動和溫暖!有些姊妹心中常常惦記著我,想到我時就傳訊息為我禱告,更有些朋友他們不認識主,卻因著我的信仰為我祈禱(多麼希望有一天你們也能認識主耶穌,在主裡為我禱告)

說真的我也不知道現在需要什麼幫忙(有些忙像是照顧孩子起居,可能親人幫忙會比較適合),上帝的供應實在是太豐富了,這一路上我們沒有缺乏,不管是靈裡的,還是實質上或經濟上的,或說大家給的幫忙已經很多很多了(關心和代禱),每天被愛圍繞的我,每天都為此感謝主。




上帝給我愛我的家人,娘家和婆家成為強大的後援,在我身體不適的時候,照顧孩子的需要。

上帝給我愛我的主內肢體,從一開始到如今,不間斷的禱告和關心,在靈裡托住我們。

上帝也給我愛我的朋友,為我加油打氣、溫暖問候。還有一些可愛的朋友,知道我食慾不好,送我健康食品(自製或宅配)想幫助我抗癌。常常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樣的恩典,另一方面又感謝神如此愛我!




因著疾病,愛得以流動,我有機會感受到這份愛。就像神把軟弱的肢體(教友)放在教會當中,是要我們彰顯神的愛。我知道擁有這些愛不是偶然,每份愛都是恩典(不是理所當然的),是神要透過身邊這些愛,告訴我祂很愛我,從沒離開過我,會一直陪著我走過死蔭幽谷。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6~27節)。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之十九|一粒麥子

            

作者:劉承恩


聖誕佳節的腳步悄然而至,微冷的冬陽灑下溫暖卻帶著一絲寒意的光芒。在這充滿愛與希望的季節,我們應教會一位姊妹的邀請,來到她的公司。趁著中午短暫的休憩時光,我們與她的同仁們相聚一堂。

在這短暫卻深刻的時光中,我們敞開心扉,分享妻子面對疾病的旅程,如何因主耶穌基督的同在而有了出人意外的平安。我們講述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如何成為我們最大的安慰,並在我們的軟弱中賜下剛強,在困境中帶來盼望。





這是妻子深藏心中的願望---她無法確知在世上的日子還有多少,但正因如此,更渴望將餘下的每一刻,獻給基督那永恆的國度。她滿懷感恩地希望,在這生命最後的篇章裡,將福音的好消息分享給每一位朋友。我們深知,還活在世上的每一天,都是主所賜的珍貴禮物;每一次與人的分享,都是祂所賜愛和安慰的延續

妻子的步伐雖然緩慢,每一次的行動都伴隨著不便,但她的眼神依然堅毅,彷彿散發著一股屬天的力量。她的心靠主剛強,正如以弗所書三章16節所說:“祂按著祂豐盛的榮耀,藉著祂的聖靈,叫我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




我們的身體雖然軟弱,但我們樂意分享自己的不完全,因為我們深知,主的恩典是夠我們用的,正是在我們的軟弱中,基督的能力才得以完全彰顯。正如使徒保羅所說:“我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在軟弱中,我們不再感到羞愧,而是以盼望的心,仰望主的大能。

我們的信心雖然如芥菜種般微小,我們所擁有的僅像那五餅二魚般有限,但我們願意將這一切毫無保留地交在主的手中。願祂親自祝福、親自擘開,讓這微小的奉獻,在主聖靈大能運行下,成為許多人生命中的祝福與盼望 (馬太福音十四章、馬可福音六章、路加福音九章)。




願這份從主而來的恩典與永恆生命的盼望,化為一顆顆溫暖的種子,撒播在更多人的心田,結出豐盛的果實。正如主所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十二章24節)這份捨己與結實的真理,充滿了神聖的盼望與基督愛的呼召。

耶穌也對我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馬太福音十六章24節)這是一條捨己的路,但同時也充滿恩典與榮耀的道路,帶領我們走向永恆的生命與真正的滿足。

我們這世上存活的器皿,心甘情願地承載耶穌的死,使祂復活的生命在我們這必朽的身體上彰顯出來。正如保羅所說:“我們這必死的身體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我們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肉身上顯明出來。”(哥林多後書四章10~12節)

願我們所獻上的生命,能成為基督愛的印記,願聖靈在每一位聽見福音的人心中點燃屬天的盼望與生命。因著主的恩典,我們的軟弱可以成為祂能力的彰顯,我們的奉獻可以成為祂榮耀的見證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之十八|苦難的意義

           

作者:劉承恩


深沉的疲倦


清晨的天空剛泛起微光,街道上一片寧靜。我趁著上班前的片刻空檔,推著輪椅上的妻子前往高鐵站,準備搭車前往台大醫院回診。空曠的高鐵站在晨光下顯得格外寧靜,只有稀稀落落的旅客行色匆匆,彷彿時間也被這份清冷的氛圍拉得漫長。

從第一次住院接受免疫治療,到每天定時服用標靶藥物,已經過了十天。這十天裡,最顯著的副作用是深沉的疲倦——那是一種似乎無法藉由睡眠驅散的倦意,一股如潮水般不斷襲來的無力感。我想,這不僅僅是治療的副作用,也和惡性腫瘤的轉移有關。

即使身體疲憊不堪,妻子仍以堅定的意志力撐起每一天的生活。她努力強打精神,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家中依然充滿了孩子們的笑鬧聲與哭喊聲。即便忙碌,妻子也願意抽出片刻的時間,回覆朋友們的問候與關心。

有時,我望著她微微蒼白的臉龐,心中湧起一股說不出的酸楚與深深的敬佩。她一直以來,都包容接納著孩子和我的情緒與需求。在身體日漸消瘦的背後,她內心的堅韌和那份捨己的愛,卻更加閃耀,書寫出生命的韌性與美好。

我想起聖經中的話語:「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四章16-18節)

在這段苦難中,妻子的愛與信心彷彿被這應許所環抱。這是一種超越眼前困境的信心,提醒我們每一個苦難背後,都隱藏著上帝的恩典與計畫。縱使現實令人灰心挫折,但屬天的盼望卻讓我們可以昂首舉目,遙遙望見那永遠不朽的榮耀




我曾在心中求問神:為什麼這樣的苦難會臨到我們的家

但我也明白,有些答案我無法在這短暫且有限的今生得知,因為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申命記二十九章29節)。然而,我知道苦難並非毫無意義,它正孕育著盼望與榮耀


苦難帶來盼望


聖經這樣教導我們:「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落空,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五章3-5節)

在最深的痛楚中,我們常感到孤單無助,但神的愛卻透過聖靈澆灌著我們憂傷的心靈。即使身陷苦難,神的愛始終溫暖地陪伴著我們,總不撇下,也不丟棄我們(申命記三十一章6節)。正如聖經所應許:「無論是高處的、低處的,或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馬書八章39節)


苦難帶來忍耐、喜樂與冠冕


聖經教導我們:「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考驗,就生忍耐。你們要忍耐到底,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遭受試煉而忍耐到底的人有福了;因為通過考驗之後,他將領受上帝向愛祂的人所應許那生命的冠冕」(雅各書一章2~3、12節)

這段經文提醒我,試煉並非為了摧毀,而是為了鍛造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箴言十七章3節)。我們在每一次挑戰中學會忍耐,在忍耐中獲得力量,並最終走向屬靈的成全與完備。上帝讓每一場試煉都蘊藏著意義,並引導我們邁向生命的豐盛。試煉不再僅僅是困難,而是一場生命的成長之旅。在這旅途中,我們得以經歷祂的信實,並領悟那「生命的冠冕」的寶貴價值


苦難帶來堅固與力量


聖經說:「那賜一切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了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在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建立你們」(彼得前書五章10節)

這句話提醒我,每一分痛楚都是蒙恩之路上的踏腳石。即使眼前的苦難似乎無法承受,我卻知道,神從未離開,祂會在我最軟弱之時扶持我們,在我們彷徨無助之時賜下力量,使我們一步步站穩腳步,直至祂親自成全。我深知苦難不會是終點,恩典的冠冕早已為我們預備祂不僅讓我們能經受試煉,更讓我們在試煉中看到祂同在的光輝,並領受那屬天的堅固與平安


苦難帶來榮耀


聖經提醒我們:「有火一般的考驗臨到你們,不要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祂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彼得前書四章13節)

這句話如一道溫暖的光,讓我明白:試煉並非懲罰,而是上帝引領我們進入榮耀的一部分雖然道路可能充滿荊棘,但每一步都帶著永恆的意義。試煉不再使我們畏懼,反而激發感恩的心,迎接每一天的挑戰。因為我相信,最終的榮耀將遠遠超越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

在這些經文中,我找到力量、盼望,也找到安慰。雖然苦難未曾停止,但它卻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剛強,我們的心也更加貼近那位不離不棄的神。我願意相信,這一切都是為了成就那美好的計劃,而生命的故事也因此更加豐富動人。




2024年12月8日 星期日

苾之三|當轉眼仰望耶穌

           

作者:唐苾寧


從三月底到前陣子,我不住的禱告,希望主耶穌像醫治畢士大池子旁的癱子,醫治我的腳讓我起來行走,但主一直沒有應允我的乞求,我的腳越來越嚴重,如今因著腫瘤,我還有可能喪命。在這過程當中我實在軟弱,常常灰心喪志,只看見自己的缺乏,沒有看見主的豐盛,當別人說我很堅強,我知道我不配,若不是主的恩典,我常常被自己的病痛打敗。

知道自己罹癌後,教會有位同樣罹癌的姐妹和我分享時提到:每次住院早上看診時,教會長老會分享一些經文,堅固我和陪病家人的信心,每當我眼目只注意病痛時,他就又把我們帶到上帝面前,一次次堅固信心,一次次得釋放,很特別的經歷。

我能深深體會被疾病所苦的感覺,那是一種內耗,外人不容易察覺的,自己每天要對抗疼痛,努力維持生活日常,在沒食慾的時候強迫自己好好吃頓飯,在身體疼痛的時候,還是給家人們一個大擁抱。看著她的經歷,心中很被激勵,希望能在軟弱的時候,一次次信心被堅固,疼痛時,一次次得著釋放。當我定睛在自己的病痛時,能一次次轉眼仰望耶穌,在祂榮耀光中,讓週圍的黑暗淡去。




分享詩歌-
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當轉眼仰望耶穌

O soul, are you weary and troubled?
何等疲乏,何等憂愁!
No light in the darkness you see?
一見主面就立刻明朗,
There's light for a look at the Savior,
生命豐盛加上自由。
And life more abundant and free.

(副)
當轉眼仰望耶穌,
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
注目仰望祂的慈容,
Look full in His wonderful face,
所有事物在祂榮耀光中,
And the things of earth will grow strangely dim,
都要次第變色成朦朧。
In the light of His glory and grace.

(二)
經過死亡方能得生命,
Thro’ death into life everlasting
祂已前行,我們隨趨;
He passed, and we follow Him there.
罪能現今已經失權柄,
O’er us sin no more hath dominion
因為我們得勝有餘。
For more than conqu’rors we are!

(副)
當轉眼仰望耶穌,
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
注目仰望祂的慈容,
Look full in His wonderful face,
所有事物在祂榮耀光中,
And the things of earth will grow strangely dim,
都要次第變色成朦朧。
In the light of His glory and grace.

(三)
祂的應許從不至落空,
His word shall not fail you, He promised;
祂是全能,祂是都肯;
Believe Him and all will be well;
我們應當進到世人中,
Then go to a world that is dying,
盡力顯明祂的救恩。
His perfect salvation to tell!

(副)
當轉眼仰望耶穌,
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
注目仰望祂的慈容,
Look full in His wonderful face,
所有事物在祂榮耀光中,
And the things of earth will grow strangely dim,
都要次第變色成朦朧。
In the light of His glory and grace.




2024年12月6日 星期五

苾之二|求醫過程有主的同在

          

作者:唐苾寧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四章6~7節)

九月的時候因為自己腳麻未改善,而且範圍漸漸擴大,除了原本醫師規律回診,同時也想尋求醫療上的第二意見,所以十月決定去台中慈濟找國小同學看診,但過程不是很順利,總是無法一次到位,隨著症狀加重,實在不想一拖再拖,覺得心情很低落,怎麼求醫之路一波三折?

十月底我媽媽建議我去嘉基,本來還有點排斥,以前的N位醫師都沒辦法幫我,去嘉基有用嗎?而且門診時間我剛好都不方便,正當心情沮喪煩惱的時候,嘉基個管師打電話給我,告知11/1有自費約診可以選擇,感謝主,就這樣順利安排成功(期間10/31放颱風假,一度擔心又無法看診,好在11/1正常上班)。

安排好看診的隔天一大早,查經班組長打電話關心我的狀況,也提出把此事帶到同工群裡代禱。心裡很是感動,因為她並不知道我求醫不順心情沮喪,更不知道前一晚我才剛約好嘉基看診。上帝似乎透過組長,告訴我祂都在,祂會帶領。

11/1看診,醫生初步懷疑是坐骨神經鞘瘤,感覺可以完美解釋為何椎間盤突出不嚴重,但症狀如此明顯。隨後安排MRI檢查,影像顯示可能是惡性,11/11又安排住院切片和自費正子攝影,結果是罕見的惡性肉瘤,而且已經轉移到遠端的肺。住院期間,有醫務團契的弟兄姊妹來探訪、禱告,上帝透過他們彷彿再次告訴我,不要害怕,我都在

確診以後我們就去高長骨科、放射科、血液腫瘤科看診諮詢,也因為疾病的特殊性,最後選擇去台大惡性肉瘤中心。感謝主,當我們知道病因,可以很快地抓到方向去努力,對比以往的求醫過程不順利,確診後的求醫過程異常的順暢,我知道這不是偶然,是主在帶領,是祂的恩典。




這禮拜一是我第一次打免疫治療和口服標靶藥物的日子,躺在病床上和陪病的媽媽分享這一路的點點滴滴,真的有好多好多的感謝。剛好在我北上的前一天有畢契的關懷禮拜(真的很剛好,因為住院治療都是前一天才通知),當天早上則有七賢媽媽小組的輪流代禱,晚上針才剛打下去以前團契的輔導也來了,帶著我一起禱告。這一切的時間點都剛剛好,就像是主耶穌在鼓勵安慰我一樣,提醒我祂都在

回顧這戲劇性的一個多月,雖然結果是不好的,奇妙的是我心中卻滿有平安,不致有慌亂,一路上祂供應我們所需(靈裡和實際的幫助),像是有神的手在拖住我們,帶領一切的檢查和治療。

神所賜的平安不是世上的平安(平安無事),而是在風雨中內心有平靜安穩,就像孩子成長中會遇到挫折,但因著父母愛的陪伴,他有力量可以跨越。神是我們天上的父,沒有什麼事可以隔絕祂對我們的愛,雖然我們不明白為何發生這事,卻因著相信祂的愛,心裡有出人意外平安




2024年12月4日 星期三

之十七|永世之福

          

作者:劉承恩


混亂中的愛與珍惜


夜幕低垂,我們的家成了小型的戰場---有三個孩子的家,睡前的幾個小時,總是最忙碌、也最讓人感到壓力的時刻。

大兒子坐在書桌前,盯著習作簿,卻怎麼也靜不下來,屁股一刻不停地扭動著,時而抓頭,時而趴在桌上,像是在跟自己的專注力拔河。小兒子呢,像隻頑皮的小猴子,津津有味地啃著自己製作的冰棒,完全無視融化的冰水正沿著地板流淌開來。

幫孩子盥洗,看著他們完成作業,收拾隔天上學的書包與水壺,叮囑他們收拾散落一地的玩具……這些似乎無窮無盡的瑣事,是我們每天的例行功課。更別說,過程中還要穿插著孩子們為了玩具爭執的吵架聲,或者玩過頭導致擦槍走火的哭鬧聲。

自從妻子罹病後,這一切並沒有因此而減少。相反,隨著她治療後的身體疲憊與行動不便,日常的壓力似乎更加沉重。有時候,我們兩人也難免因這些壓力而起衝突。然而,在每一次爭端後,我們總會彼此提醒: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不值得浪費力氣在生氣或爭吵上

這個現實,讓我們學習放下生活中瑣碎的不滿,將心力用來珍惜彼此,陪伴對方。即使眼前的生活再多困難,我們始終記得,那些混亂與忙碌的時光,承載著我們對這個家愛與付出的痕跡。這樣的時刻,也許就是我們家庭最真實又深刻的模樣。




永世之福


睡前,教會長老傳來一首詩歌---《永世之福》(←可點選收聽)。優美的旋律宛如一股暖流,柔和地流入我的心田,而歌詞那深邃的力量更是令我感動不已。這首詩歌取材自《詩篇》第十六篇,每一句都洋溢著對神的讚美與信靠。宛如夜晚的一盞明燈,驅散黑暗,照亮我的心;也如寒冬中的火爐,燃起溫暖,融化心中的疲憊。

神啊,求祢保佑我,因為我投靠祢。”主啊,我憂傷的靈魂在黑暗中徬徨哭泣,無助地尋找安慰。直到我回到祢的懷中,才找到真正的倚靠與安息。

祢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原來,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源自祢的恩典與豐盛的賜予。是祢的愛圍繞著我,使我在困境中看見盼望,在豐盈中學會感恩。

祢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祢為我持守。”主啊,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無論是順境的喜悅還是逆境的挑戰,無論是高山的得勝還是低谷的眼淚,祢的手始終緊緊牽著我們。祢的恩典如清晨的露水,滋潤我們的心田;祢的同在如堅固的磐石,使我們在風雨中不致動搖。

想到這裡,我的心中湧起滿滿的感恩,彷彿看見一幅溫暖的圖景:我們的一生在主的手中,被祂親自劃定生命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使徒行傳十七章26節);祂的旨意永遠美善(詩篇三十四篇8節),即便前方的道路與我們所盼所想不同,卻總有祂的心意隱藏其中。

當我們選擇順服祂、全然倚靠祂,那份出人意外的平安便充滿內心,遠超過世上的任何安慰或滿足。正是主耶穌基督的恩典與福份,使我們能以有限的生命去榮耀祂的名,並以我們的見證彰顯祂的慈愛和信實,讓生命因祂而散發出永恆的價值與意義。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當我的眼目注視並仰望祢時,我的心便得著平安,不再懼怕驚惶。無論過程中風浪如何洶湧,路途如何艱辛,只要有祢的同在,我便如同航船擁有穩固的錨,無論風雨如何拍打,也能安穩向前。

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平安與喜樂,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詩篇第一百三十一篇2節),不驚惶也不害怕,因為知道有一雙慈愛的手在守護。

最後,“祢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祢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祢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這句話為整首詩歌畫上了完美的句點,帶來無盡的盼望與安慰。祂是引領我們的燈塔,指引生命的方向,使我們不致迷失;祂更是慷慨的賜予者,為我們預備了無法言喻的永恆福樂。在祂面前,我們的靈魂得著真正的滿足,那是世上任何事物都無法取代的喜樂與平安。

我的心被這首詩歌觸動著,深深的感恩與敬畏在心中翻湧。我知道,無論明天如何,只要有祂的同在,生命將如詩篇所言,充滿平安與盼望。




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之十六|恩典夠用

          

作者:劉承恩




媽媽的擁抱


夜晚的透析門診結束後,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一推開門,我發現心思細膩的大女兒蜷縮在被窩裡啜泣,稚嫩的肩膀微微顫抖。她低聲說著:她想念媽媽的擁抱,她想要媽媽在身邊的溫暖和安全感。

大女兒從兩歲起便敏感而早熟,她總害怕媽媽會離開。而如今,這份恐懼在現實中逐漸成形。我的妻子正與癌症抗爭,頻繁的住院和治療,讓孩子們的世界籠罩在不安與擔憂的陰影下。生命與死亡的課題,對於這些幼小的心靈而言,顯得如此沉重而真實。

房間的另一側,活潑的大兒子早已沉入夢鄉。然而,貪玩的小兒子卻還精神抖擻,手裡捧著一本圖畫書,興奮地指著書本上的飛機,天真地告訴我,他想坐飛機去看大象。

這兩天,是妻子首次前往台大醫院進行免疫療法與標靶治療的日子。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但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攀登一座未知的高山,既艱辛又充滿未知。




臺大醫院


在遙遠的北方,那座充滿歷史與回憶的臺大醫院,靜靜矗立於繁忙的臺北市中心。與現代醫院明亮簡潔的裝潢截然不同,這裡保留著日治時期的古典韻味,走廊裡的每一塊地磚、牆上的每一片釉瓦,都彷彿低聲訴說著過往的故事。而在這片時光沉澱的空間裡,妻子正於腫瘤醫學科住院,進行免疫療法與標靶藥物的治療。




妻子每日服用的標靶藥物,是一顆小小的黃色三角形藥片,靜靜地躺在毫不起眼的廉價塑膠杯中。這顆藥名為 Cabozantinib(商品名:Cabometyx,癌必定),它是多分子標的的血管新生抑制劑,專為對抗癌症而研製。每一顆藥的價值高達五千元,它的外觀簡單樸素,絲毫沒有浮誇的裝飾,彷彿在告訴人們,它的價值不在外表,而在那內含的巨大能量。




此外,妻子的治療還需要名為 Nivolumab(商品名:Opdivo,保疾伏)Ipilimumab(商品名:Yervoy,益伏)的藥物,它們是人類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作為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它們能喚醒患者的免疫系統,與癌症頑強抗衡。一瓶價值數萬元的它們,沒有金邊的華麗點綴,沒有鑽石的耀眼光芒,瓶身小巧得能被輕易握在掌心,裡面裝著些許白色粉末,卻承載著科學研究的結晶與生命的希望。




恩典夠用


在這段艱難的日子裡,主的話語如同湧流的泉水,滋潤我枯竭的心靈,成為我最堅實的依靠與鼓勵。在無助的時候,我似乎聽見主溫柔地對我說:「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這句話讓我明白,雖然我們身處軟弱與困境,但正是在這樣的時刻,基督的能力會覆庇我們,成為我們力量的源頭

另一句話也安慰我:「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命記三十三章25節)主的應許如晨光破曉,提醒我無論面對何等挑戰,祂會賜力量和安慰與我同行,賜我剛強與盼望面對挑戰。這些話語彷彿一道無形的擁抱,支撐著我,使我在苦難中仍能緊握希望,繼續前行。




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

之十五|高醫團契

          

作者:劉承恩




不僅如此,那些我們以為軟弱的肢體,其實是不可或缺的;那些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肢體,更應當倍加尊榮;那些我們覺得不俊美的,反而要讓它們更顯俊美。

然而,神在創造這身體時,精心搭配每一部分,特意將更多的尊榮給予那些有缺陷的肢體,為的是讓整個身體和諧而不分裂,使各肢體彼此照顧、互相扶持。

若一個肢體受苦,全身都感同身受;若一個肢體得榮耀,全身也一同歡欣。你們就是基督的身體,而每一位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2~27節)




高醫團契:我們相愛的起點


高醫團契,是我和妻子相識、相知、相惜、相愛的起點,也是我們信仰與生命共同成長的地方。在這個滿溢愛與恩典的團契中,我們與弟兄姊妹一同追求神的真理,經歷祂的慈愛與信實,同時學習在生活中倚靠主的大能與幫助。

這裡不僅是建立我們信仰根基之處,更是我們學習服事與彼此相愛的家。我們的生命在這裡彼此交織,成為彼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喜樂的高峰還是挑戰的低谷,我們一同禱告、分享,彼此扶持、攜手前行。在這條充滿信心與恩典的旅程中,我們成為彼此的同行者,也成為對方堅實的依靠。

這份深刻的生命連結,縱然隨著畢業後大家各自奔向不同的領域,聯絡的頻率有所減少,但那份彼此的牽掛與紀念卻從未減退。這份愛與支持,始終深藏於我們的心中,成為彼此生命中不可磨滅的記號。




信靠中的試煉


近日,我們一家面對了一場人生的重大挑戰---太太罹患癌症的消息如驚濤駭浪,帶來深刻的試煉。然而,在這場艱難的旅程中,我們也深刻體會到主的平安與同在,更感受到來自團契弟兄姊妹、親朋好友的愛。

通過文字的分享,高醫團契的弟兄姊妹與我們一同分擔心靈的重擔,陪伴我們一起經歷這段倚靠仰望主的艱難時光。為了不因個別探訪讓我們疲於接待,來自北、中、南各地的弟兄姊妹特地相約,在周日下午於高雄明誠浸信會舉辦了一場溫暖而感人的關懷禮拜,為要給予我們鼓勵、支持、關懷和安慰。




關懷禮拜【愛的旅程】


當我們步入會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熟悉而溫暖的臉龐。這些弟兄姊妹曾陪伴我們走過生命的高山與低谷,親眼見證我們相知相惜、攜手相愛的歷程。此時此刻,看著他們的身影,我們的心中湧起無限的感動與感謝。

每一首充滿祝福的詩歌、每一張用心的卡片、每一句誠摯的鼓勵、每一聲真切的禱告,彷彿涓涓細流,滲入我們的心田,為我們帶來無比的安慰與力量。在傷痛之中,有團契的陪伴讓我們感受到愛的連結;在困難之中,有肢體的代禱讓我們在基督裡堅定盼望。

來自團契肢體的愛與支持,讓我們真實體會聖經中說的:“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這份彼此緊密相連的愛,成為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勇氣與力量。




恩典中繼續前行


在擘餅聚會中,我們懷著感恩的心結束了這場充滿祝福的關懷禮拜。在主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與永生的應許中,我們的心中充滿感激與敬畏。同時,我們也深深感謝弟兄姊妹的同心扶持與愛心行動,這些關懷與代禱化為溫暖的力量,深深鼓勵安慰著我們,也陪伴我們迎向未來充滿挑戰的道路。

願我們在主的恩典中堅守信靠,不因風浪動搖,不因挑戰退縮以愛主的心為祂作榮耀的見證,讓生命成為傳揚福音的器皿

願主耶穌基督的愛透過我們,將永恆的盼望帶給更多需要的人,撫慰憂傷、軟弱與患難中的心靈。以生命彰顯祂不改變的慈愛與信實,將祂的平安與盼望分享到更多人的生命中。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苾之一|擴張我們的境界

         

作者:唐苾寧


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他母親給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說:我生他甚是痛苦。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神就應允他所求的(歷代志上4 :9-10)。




意外懷上老三語境,上帝給我的鼓勵是要擴張我們的境界,但我萬萬沒想到二年後神是要用這樣的方式擴張我們的境界。

短短兩週,診斷從原本的椎間盤突出變成疑似神經鞘瘤,後續MRI檢查顯示可能是惡性腫瘤,正子攝影發現已經肺部轉移,病理切片報告出來竟然是罕見的高度惡性上皮樣肉瘤。神一次又一次的刺破我自以爲的樂觀,把我逼到盡頭,讓我不得不放手,無法再用人的方法努力些什麼,只能單單倚靠祂,深深明白賞賜收取都出於神,只是這一次的順服,我真的覺得好難。

說真的,剛開始得知自己是癌症轉移,很沒有真實感,除了身體越來越疼痛無力、麻木,日常生活還是得照過。但最近隨著行動越來越吃力,覺察到自己習以為常的日常也正漸漸消失當中。孩子放學後我已經好久沒有帶他們去公園玩了,這次出國玩幾乎都坐輪椅行動,現在的我連開車接送孩子上放學也不行了。難過自己已經回不去了,原本還希望開個刀身體可以恢復以前狀態,現在則是能活下來就萬幸了。相信之後隨著治療計畫的開始,真實感應該會越來越強烈,也會是最考驗信心的時刻。

其實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癌轉移,最不捨的就是承恩和孩子了⋯⋯ 在主裡我不怕死亡,因著主耶穌,我確信死後的世界是怎樣,是與愛的源頭上帝永遠連結在一起今生的苦難比起永生的美好,是短暫的,但不捨在世上的家人會經歷失落和想念。願我們能一路與主同行,死蔭幽谷中經歷祂的安慰。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之十四|苦難中的盼望

         

作者:劉承恩


"妳看起來很正向?"

陳醫師的雙手停在鍵盤上,停止了一連串快速的敲打與病歷紀錄。方才,他正絞盡腦汁,在影像與病理報告中尋找解決這罕見惡性肉瘤合併肺部與骨頭轉移的最佳治療方式---免疫療法、標靶藥物與放射線治療的組合。

但此刻,他的目光從難纏的疾病轉向眼前的病人---這位鎮靜地坐著的女子,四十歲,有著一個溫暖的家庭與三個年幼可愛的孩子。

"很正向?" 妻子微微傾身,困惑地看著他。

醫師似乎有些猶豫,隨後緩緩開口:"嗯,就是看起來很鎮定,好像已經為最壞的情況做過準備。"

妻子微微一笑,語氣溫和但堅定:"是信仰支持著我。"

醫師愣了一下,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敬佩與柔和。隨後輕輕拍了拍妻子的肩膀,語氣中帶著鼓勵:"加油,信仰的力量真的很重要,繼續堅持下去。"

回到家,我們圍坐在餐桌前,談論著這個話題,並一起深入思考背後的原因。是的,這信仰,或更準確地說,是我們所信靠的對象---主耶穌基督,祂所賜下的永生盼望復活確據,成為我們能以正向眼光面對疾病與苦難的根本力量。




主耶穌基督,神的愛子,為了拯救我們甘願降世,親自取了血肉之軀,與我們一同經歷人間的軟弱與苦難。祂以捨己的愛與無限的順服,走向十字架,承擔我們的罪孽,藉著祂的死,徹底敗壞了那掌管死權的---就是魔鬼,並釋放了那些因懼怕死亡而一生受奴役的人。

祂甘願忍受死亡的痛苦,為我們捨命,承受極大的苦楚,只為讓我們得著永恆的生命與神兒女的名分。正如《希伯來書》所說,祂因著神的恩典,為全人類嘗了死味,成就了救贖的大功,使我們不再被死亡的陰影籠罩,反而可以滿懷信心地仰望那永恆的盼望和復活的榮耀

主耶穌說:「我是復活,我是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翰福音十一章25節)

這應許充滿了無限的盼望與安慰,提醒我們,生命的終點並非結束,而是通往永恆榮耀的開始。祂不僅為我們戰勝了死亡,更為我們鋪設了一條通向復活與永生的道路。

主耶穌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永遠活著的那位,我曾經死過,現在又活了,而且要活到永永遠遠,我掌握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啟示錄一章17~18節)

在面對人生的挑戰與苦難時,我們可以深深地依靠這位掌管生命與復活的主。因為祂,死亡的陰影不再可怕,生命的意義也因祂而更為豐滿。我們不只是活在今天的盼望中,更是活在永恆的應許裡,帶著確信與平安,走過每一天的旅程。

因著主所賜的永生應許與復活盼望,我們雖然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雖然心裡作難,卻不至絕望;雖然遭受逼迫,卻不被丟棄;即使被打倒,也不至滅亡我們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好使祂復活的大能在我們的生命中彰顯。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因著祂的愛,甘願為主耶穌被交於死地,為的是讓主耶穌的生命也能在我們這必朽的身體上顯現出來。(哥林多後書四章8~11節)

這是一種奇妙的奧秘:我們的軟弱,成為祂大能的舞台;我們的有限,成為祂榮耀的載體。在每一次的困難與挑戰中,祂讓我們經歷到自己的不足,卻又深深感受到祂的豐盛與充足。

正如聖經上所記:「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馬書八章35節)

然而,在這一切事上,我們靠著那愛我們的主,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深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馬書八章38~39節)

祂的愛何等深廣,祂的恩典何等豐滿!因著祂的受死與復活,我們不再懼怕死亡,而是得以進入神所賜的永恆生命與安息裡。這份愛,超越了一切困難和挑戰,甚至死亡的威脅也無法使我們與祂分離。正因如此,我們在苦難中充滿盼望,在困境中滿懷信心。這是神藉著祂兒子向我們彰顯的愛,堅定、永恆、不可動搖

對主耶穌基督的信靠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能在疾病的黑暗中見到祂榮耀的光輝,在身體的破碎中經歷生命的重建,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擁抱永恆的盼望。因為我們所信靠的,不是軟弱有限的自己,而是那位已經勝過世界、勝過死亡的救主耶穌基督。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之十三|施比受有福

         

作者:劉承恩


骨外科醫師凝視著螢幕,眉頭深鎖,緩緩地吸了一口氣後說道:「這顆腫瘤實在太大了,而且緊緊包覆著坐骨神經。如果要完全切除,恐怕會嚴重影響整條腿的功能,甚至可能無法保全。」他的目光帶著一絲遺憾與無奈,小心翼翼地看向妻子,語氣中透著深深的不捨。

「建議先進行全身性治療配合局部放射線治療,讓腫瘤有所縮小後,再評估外科切除的可行性。這樣的安排或許能為未來的手術爭取更好的條件。」

妻子拖著左腿回到家,滿臉灰心。她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自己的身體正逐漸失去能力。曾經,她可以輕鬆載著孩子上下學,現在連走路和開車都成了一場疼痛的考驗;曾經,她能陪孩子在公園裡盡情奔跑玩耍,而如今,即使是坐在輪椅上,也覺得每一刻都無比艱辛。

當那些我們曾經擁有、並視為理所當然的身體功能,一點一滴地從我們身上流逝,那種無助和挫折,成為我們深刻的試煉與考驗。

身為家中需要扛起所有體力活的人,我深深體會到這份掙扎的重量。看著妻子無力的模樣,心中既感到不捨,也想起聖經中的一句話:「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 20:35)

是啊,能夠給予和付出的人,是多麼有福的一件事!因為只有當我們擁有,才能夠分享;只有當我們充足,才能夠付出。




場景轉換至台大醫院的惡性肉瘤中心,陳偉武醫師仔細檢視肺部多處轉移的影像,神情堅定地建議我們儘快開始免疫療法與標靶藥物的綜合治療。

目前的治療計畫為每三週施打一次免疫療法,包括 Nivolumab(保疾伏) 針對 PD-1 的抗體,以及 Ipilimumab(益伏) 針對 CTLA-4 的抗體,兩者聯合使用以增強免疫系統的攻擊效果。每一針的費用高達 10 萬元,然而這是現階段最前沿的治療方式。

同時,因為台灣沒有 Tazemetostat 可以使用,醫師安排搭配 Cabozantinib(癌必定) 作為標靶藥物,透過每天口服進一步抑制腫瘤的生長與轉移,這項治療每月藥費約 15 萬元。




在這段與疾病抗衡的旅程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被親朋好友的關懷所溫暖,內心充滿了感激與感動。

感謝家人們義無反顧地承擔起許多責任,細心接送和照顧孩子,讓我得以放下心中的擔憂,全力以赴。你們的愛與扶持如同溫暖的力量,讓我在困難中不再孤單,倍加堅強。

感謝同事們的全力支持與無私幫助,在繁忙的工作壓力中,為我撐起一片喘息的空間,使我能更專注於當前的挑戰。

感謝親朋好友和同學們的熱心支持,無論是找尋相關文獻、推薦優秀的醫師與治療方式,或是分享健康的飲食和運動建議,你們的關愛讓我們深感被支持、被記掛。甚至有至親好友和同學願意提供經濟上的幫助,這份情意更讓我們倍受鼓舞也深受感動。

感謝眾多教會和主內肢體在禱告中為我們的紀念與守望,這份屬靈的支持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主耶穌基督的同在。祂的愛與恩典成為我們每一步的依靠,雖然這世上有苦難,但我們心中有平安,因為我們知道——主耶穌基督已經勝過世界(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

每當疲憊或困惑時,我總會想起聖經中的話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哥林多後書一章4~5節)

深願我們所經歷的苦難不僅僅是一次考驗,而是成為榮耀主名的見證求主賜我們信心和力量,讓這段心路歷程能被主使用,成為未來幫助他人、安慰憂傷的見證與祝福

正如聖經上所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主耶穌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願我們所承受的痛苦,能成為扶持他人的恩典,也讓主的愛透過我們的生命流露,成就祂美好的旨意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之十二|向山舉目

         

作者:劉承恩


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祂必不叫你的腳搖動,保護你的必不打盹!保護你的是耶和華,耶和華在你右邊蔭庇你。白日,太陽必不傷你;夜間,月亮必不害你。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災害;祂要保護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詩篇第一百二十一篇)。




在面對癌症治療的旅程中,我們正走向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眼前罕見且凶險的惡性肉瘤,還合併了肺部與骨頭的轉移,這讓我們不得不全面審視各種治療方案的療效、花費、可行性,以及每一步的優先順序。整個過程猶如一座巍峨的大山橫亙在我們面前,而我們才剛站在山腳下,仰望它的高度,感受到無比的壓力與未知的沉重。

出國期間,岳母帶著妻子的影像與病理報告,前往台大醫院惡性肉瘤卓越中心,自費與陳偉武醫師面對面諮詢,深入探討可能的治療選項。我們也將妻子的檢體進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以深入解析腫瘤的基因特徵,期待能夠找到更具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全身性治療


陳偉武醫師在初步評估後,因應凶險的惡性肉瘤合併轉移,認為需要儘快採取 免疫療法 結合 標靶藥物 的綜合治療策略。

1. 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

免疫療法的核心在於喚醒並調動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將其轉化為抗癌的力量。通過特定藥物調節免疫機制,幫助免疫細胞有效地識別並摧毀癌細胞。其中,最具突破性的進展來自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的應用。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作用機制,是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剎車」效應,使免疫細胞恢復活力,重新積極攻擊腫瘤。目前台灣常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

Pembrolizumab(吉舒達):針對PD-1的抗體
Nivolumab(保疾服):針對PD-1的抗體
Atezolizumab(癌自禦):針對PD-L1的抗體
Ipilimumab(益伏):針對CTLA-4的抗體

儘管免疫療法的潛力令人期待,其高昂的費用卻是不容忽視的現實挑戰。目前估算,每月的治療約需自費20多萬元,對我們的壓力可謂不小,但我們仍渴望把握每種治療機會。

2. 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

標靶治療是一種精準的策略,旨在針對腫瘤的特定機制發揮作用。例如,它可以抑制腫瘤血管的新生,從而阻止癌細胞的生長、促進癌細胞凋亡,並遏制其進一步擴散。

目前,針對 上皮樣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的主要標靶藥物是Tazemetostat,但遺憾的是,台灣目前並未有相關臨床試驗或恩慈計畫。若考慮採用 Tazemetostat 作為治療的一部分,可能需要前往美國接受治療。

Pazopanib(福退癌)是另一種用於治療特定惡性肉瘤的口服標靶藥物,該藥物健保給付於經化學治療失敗且無法進行手術的晚期軟組織肉瘤患者。然而,具有骨轉移的患者不納入健保給付。

根據次世代基因定序的分析結果,我們也可以選擇自費使用其他標靶藥物,提供更多治療選項。




局部性治療


局部性治療方案主要目標是緩解妻子左腿因腫瘤壓迫神經而引起的疼痛。我們計劃採取 放射線治療、電熱療法以及手術切除 的多重治療策略,期望能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活品質。

1. 放射線治療(Radiotherapy)

放射線治療可以選擇高能量X光(光子)、質子或重粒子來殺死癌細胞,治療範圍包括原發腫瘤區域及其可能擴散的範圍。治療通常採取每日一次、每週五次、每次僅需數分鐘的方式進行,為期幾週。

針對惡性肉瘤,目前光子治療與質子治療在療效上的差異並不顯著。然而,質子與重粒子治療能夠更有效地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進一步降低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

在治療選擇方面,光子治療已納入健保給付。但如果選擇質子治療,需自費進行25次療程,費用約80萬元。而重粒子治療全台僅有台北榮總有,每16次療程的費用約150萬元。

2. 高溫熱療(Hyperthermia Therapy)

高溫熱療是一種輔助性癌症治療方法,通過對腫瘤部位加熱,利用精準的電流與溫度刺激腫瘤細胞膜,使其承受壓力後自然凋亡。這種療法需與 免疫治療、標靶藥物或放射治療相結合,可相輔相成,不僅能增強治療效果,還有助於降低腫瘤轉移的風險。

3. 手術切除(Surgical Resection)

由於腫瘤體積較大且已經擴散,原發部位的手術切除面臨高風險,包括手術恢復期較長,傷口癒合也可能影響全身性免疫療法與標靶治療的使用。因此,手術目前被列為較後階段的選項,僅在其他治療無法奏效或病情發展至必要階段時才會考慮採取行動。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馬太福音十七章20節)。

面對種種的治療選擇,要全面性考量不同治療的效果、優先性、費用、身體承受度...這座大山的存在讓我們深感壓迫,生活的重擔也因此加倍,挑戰接踵而至。我內心的信心,甚至覺得比聖經中所提到的芥菜種還要微小。面對這樣的一座巨峰,說實話,壓力、沮喪、挫折與無力的情緒時常籠罩心頭。

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馬太福音十四章29~31節)

是啊!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中,面對猛烈的風浪、巍峨的高山、兇險的病魔,我們拼盡全力,用盡所有資源,但最終,仍只能將一切結果交託給主。相信祂掌管一切,也相信祂能帶領我們走過這段死蔭的幽谷。

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馬可福音九章24節)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之十一|溫柔的巨人

        

作者:劉承恩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詩篇四十六篇1節)。




睡前,太太輕輕握住我的手,低聲對我說:「我的身體好痛,好累,有時真的好想回到主耶穌的懷裡安息。但想到要幫助你、陪伴孩子,我又想努力接受治療,再多活一點時間。」她的語氣柔和,卻透著深深的掙扎與堅韌,讓我心中百感交集。

這一刻,我的記憶不由自主地回到了過去在血液腫瘤科受訓時的一個場景。一位年輕的母親,她的小孩才剛出生,她卻發現自己一有傷口便血流不止。經過骨髓檢查,她被診斷為再生不良性貧血。在隨後的一個月裡,她歷經反覆的輸血和感染,病情卻每況愈下,最終因敗血性休克、呼吸衰竭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而離世。

我永遠記得她生命最後的時刻,她的丈夫握著她的手,流著淚懇求我們:「請不要再對她急救了,我捨不得她再受這樣的苦。」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愛與不捨,那份深切的情感深深烙印在我心裡。

如今,眼前的太太,是如此地愛家人、愛孩子。她用自己的忍耐與堅強,撐起這個家;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選擇,都是在努力平衡著自己的痛苦與對家人的責任。我知道,她的愛,是我和孩子們一生在世上最大的滿足。




你把你的救恩給我作盾牌,你的右手扶持我,你的溫和使我為大(詩篇十八篇35節)。

太太就像一頭溫柔而堅毅的大象,是家庭中的靈魂與力量。她從不咄咄逼人,也不急於表現,但她的溫柔與穩重卻讓人感到無比安心。她的每一步看似緩慢,卻深深地扎實,踏得穩而有力,如同在生命的旅途中為我們築起一道安全的屏障。她與家人的連結如象群般緊密無間,每一個舉動都滿溢著愛與情感。她的存在,不僅是力量的象徵,更是我們家庭愛與溫暖的核心。

看著孩子心滿意足地依偎在母親懷裡,那份幸福洋溢的模樣;看著他們有母親陪伴時純真的笑容,我心中湧起無盡的渴望:多希望這一切不過是一場荒誕的夢境。一覺醒來,發現是醫院的一場烏龍,或是我自作多情的編造,一場為博人熱淚的戲碼。然而,現實卻無情地擺在眼前——看著太太拖著左腿艱難前行,我不得不接受這殘酷的事實。




正子攝影的報告一次次浮現在我腦海中(詳見之三|壞消息更新)。左後臀深處,一顆源自肌肉層的8公分腫瘤,已明顯擴散;肺部轉移超過三十顆腫瘤,最小的僅0.2公分,最大的卻已達1.6公分;此外,還有左邊坐骨(Ischium)上的0.7公分轉移病灶。每一項數據都在冷冰冰地訴說著病情的嚴峻。

面對這些,我真的很難對預後和存活率抱有太大的希望。然而,在這片黑暗的現實中,我仍努力尋找光亮——因為孩子們天真的笑聲,因為我們彼此的扶持與深愛,因為眾多親朋好友的關心和守望。我知道,這是一場無比艱難的戰役,但只要還有一絲可能,我們都會竭盡全力去守護彼此。

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第三十章15節)。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之十|麻雀掉落

       

作者:劉承恩


那些殺身體卻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倒要怕那位能把靈魂和身體都投入地獄裡的。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但你們的天父若不許可,一隻也不會掉在地上。甚至你們的頭髮都一一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馬太福音十章28~31節)




有人問我和妻子:面對這樣的境遇,我們心中會有怨恨嗎?

我深深感謝主耶穌的恩典,祂所賜的平安超越我們的理解,保守了我們的心。此刻,我們的情緒充滿不捨、憂傷與痛苦,但我們的心仍然向主感恩,並以讚美回應祂的愛。

我們深知,若非天父的許可,麻雀不會掉落地上,更何況是祂所珍愛的兒女。我所摯愛的妻子雖遭遇疾病,但我確信,這並非偶然。主耶穌也安慰我們,惡者和疾病雖能使身體受損,卻無法奪去我們在基督裡那不朽的永恆生命。




我們的主深知我們心中的感嘆,祂明白我們的理解是何等有限。在我們無法明白的時候,在人看來是噩耗或悲劇的時候,主藉著聖經所寫的安慰我們:“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耶利米書二十九章11節)

這句話成了我們在困境中的安慰與提醒。當我們看不見前方的道路時,祂以不變的應許向我們保證,祂的計劃是滿有美意的。我們所受的一切痛苦,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都已經承擔了

主耶穌"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五十三章4~5節)"。




從信仰的角度來看,若妻子離開這個世界去到主那裡,與耶穌基督同在,這是何等美好的事(腓立比書一章23節)。然而,作為丈夫和父親,我自然渴望她能留在這世上,陪伴孩子們成長,也與我一同走過更多的歲月。然而,我們明白,若主有更高更美的旨意,我們願意順服祂的安排,因祂的計畫總是遠超我們的所思所想。

這位滿有智慧與慈愛的神,為我們預備的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即使眼前的境遇充滿挑戰,我們仍能堅信:祂的意念是為我們帶來生命的益處,祂的道路將引領我們走向充滿盼望的永恆在祂的愛裡,我們得著安息,在祂的應許中,我們找到力量




之九|出國旅遊?

      

作者:劉承恩




時光回溯至三個月前,那時的我們仍沉浸在歲月靜好的日常中。生活與工作穩定運轉,妻子也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她的治療與復健。一切看似平順,我們開始計劃一場全家旅行,期待著讓孩子們體驗一次珍貴的出國時光。

五年了,自從疫情開始,我們一家人便未曾再踏出國門。一方面是疫情的影響,讓我們暫時停下了探索世界的腳步;另一方面,隨著孩子們的相繼出生,旅行的費用和體力需求都大幅增加。即便如此,我們心中始終珍藏著一份渴望——攜手探索世界的豐富,為家庭編織出一段又一段充滿愛與冒險的美好回憶。

某個夜晚,全家圍坐一起,討論著目的地的選擇。我們提出兩個選項:秋意濃濃的日本賞楓,或者熱帶國度泰國的動物探險。當影片中播放到泰國野生動物園與大象保護區時,孩子們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異口同聲地選擇了泰國。那一刻,我們滿懷期待,開始計劃這場冒險的旅程。

然而,妻子左腿的疼痛越發加劇,久坐成為一種奢侈,連夜間平躺都無法安心入眠。左腳逐漸失去力氣和知覺,每一步都舉步維艱。在病理切片和正子攝影檢查的前夕,我們彼此約定:如果檢查結果顯示一切無礙,我們將忍痛完成這趟旅程,為孩子們留下屬於全家的快樂回憶;若檢查結果顯示異常,我們便會取消計劃,留下來開始治療。

然而,檢查結果卻是罕見中的罕見,惡性中的惡性,這消息讓我們晴天霹靂,震驚、憂傷與不捨湧上心頭。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我深切希望能留下來全程陪伴妻子的治療。然而,妻子希望我們依舊按計劃出行。她認為,或許等到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手術開始後,她未必還有足夠的體力,能陪伴一家人探索世界。

而她更深的不捨,是無法確定未來究竟還能陪伴孩子們多久。正因如此,她希望這趟旅程能成為孩子們心中一段溫暖而美好的回憶,一段充滿愛與歡笑的時光,讓孩子們在往後的人生中,能記念母親曾經忍著疼痛、用盡心力的陪伴他們探索這世界。

感謝家人們的全力支持與協助,讓我們能克服重重困難,實現這次全家旅行的夢想。我們深知時間有限,希望能夠用愛與陪伴,在孩子們的記憶中留下溫暖的印記。盼望這份愛,能夠超越有限的歲月,永存於他們心中。




生有時,死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三章)。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之八|治療計畫

      

作者:劉承恩


這一週,心情的起伏與環境的變化,比我過去生命中的任何時刻都更加劇烈。感謝一路上在醫療道路上遇見的師長、學長姐、同學、同事與學弟妹,你們的建議與協助對我們而言彌足珍貴。感謝教會弟兄姊妹和親朋好友的代禱與關心,感謝家人的陪伴與扶持,這些都成了我們心中的力量。

許多訊息來不及一一回覆,許多關懷也無法一一感謝,但你們每一份的問候與支持,為我們帶來溫暖,讓我們在這段苦難與病痛的旅程中,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感受到你們的愛與惦念,我們的心有了安慰,你們的祈禱成了我們的扶持。

特別感謝大家提供的許多寶貴又實用的建議,包括推薦的醫院、專科醫師,以及各種治療方案。由於我們的時間、心力與體力都相當有限,目前我們會以台大醫院惡性肉瘤卓越中心高雄長庚醫院作為主要治療的據點。




週五,我暫停門診,推著太太的輪椅,用另一隻手推著小兒子的嬰兒車,在高雄長庚醫院的長廊間穿梭。周遭是忙碌的醫療人員與熙來攘往的病患,這環境我並不陌生,但角色卻已截然不同——從一名醫師,變成了患者的家屬。

經過與放射腫瘤科主任及血液腫瘤科醫師的深入會談,我們已擬定了接下來的治療計畫,並將逐步進行。

首先,因為惡性肉瘤已經轉移,我們需要採取全身性的治療策略。目前的計劃是以標靶藥物為主,輔以化學治療。然而,面對這種罕見的 上皮樣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全球僅有一款標靶藥物可用——Tazemetostat

Tazemetostat 雖然療效並不十分顯著,但依然被認為是針對這類病症的重要選擇。遺憾的是,這款藥物尚未在台灣引進,目前僅於美國上市,而每個月的治療費用高達 25,000 美金,價格十分昂貴,對我們來說是一項巨大的經濟挑戰。

過去,台大醫院惡性肉瘤卓越中心的陳偉武醫師曾進行 Tazemetostat 的臨床試驗,但該試驗已經結束。我們會與陳醫師進一步討論,了解是否還有其他適合的臨床試驗可參與,或探索是否能透過 恩慈療法(Compassionate Use Program) 或 專案進口申請 來取得藥物。我們深知這是一場艱難的旅程,但願意付出努力,為了爭取更多的希望。

化學治療作為輔助選項,雖然存在,但副作用較大,且治療效果相對有限。因此,我們也會根據情況,考慮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第二,由於妻子的左腳被後臀部8公分的惡性肉瘤所壓迫,導致她目前行走困難,無論是站立、坐下還是躺下,都會感到劇烈的疼痛。為了緩解她的痛苦,我們將尋求高雄長庚的骨科醫師進行評估,考慮是否進行手術治療

如果手術的風險與難度過高,我們將轉向放射腫瘤科尋求協助,並考慮進行質子治療。這項治療需要 5 周,共 25 次療程,自費約 80 萬元。質子治療以其精準的能量傳遞,有效集中在腫瘤部位,能降低對周邊健康組織的傷害,是一種相對溫和的選擇。

若需要更高效能的放射治療選項,我們也會評估重粒子放射治療。目前,這項技術療程共 16 次,費用約 150 萬元。重粒子治療能以更高的能量穿透組織,對某些特定腫瘤可能更具優勢,但費用與可及性也相應提高。

這條治療之路仍將漫長且充滿挑戰,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艱難與坎坷。然而,我們深知主與我們同在,祂將賜給我們力量,攜手共度每一個挑戰。我們也衷心感謝每一位親朋好友的愛與關懷,讓我們在這條路上有勇氣繼續前行。

我們相信,無論當下的情況多麼艱難,神的旨意總在其中,萬事必將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八章28節)。我們將持守信心,倚靠主,走每一步治療的道路。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之七|客西馬尼園

     

作者:劉承恩


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禱告。於是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

祂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祂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耶穌回來,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西門,你睡覺嗎?不能警醒片時嗎?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耶穌又去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又來見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的眼睛甚是困倦;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第三次來,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嗎?夠了,時候到了。看哪,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了。(馬可福音十四章32~41節)




半夢半醒間,我彷彿置身客西馬尼園,夜幕深沉,四周一片寂靜,門徒抵不住疲憊,紛紛沉沉睡去。那時,我看見主耶穌獨自憂愁起來,祂的心沉重到幾乎無法承受,憂傷得幾乎要死。我在後邊,默默與祂一同禱告。

主耶穌知道我所面對的愁苦,祂完全明白我心裡的恐懼與承受的壓力,因為祂是神的羔羊,背負世人罪孽的那一位。祂不僅承載了世人的罪惡、病痛與死亡,也承載了我和妻子的重擔。在這可怕的夜晚,我心中的惶恐攀升而起,但當我看著跪地祈禱的主耶穌,心中的懼怕被安慰了許多。

我看著主耶穌俯伏在地,心中充滿對天父的愛與順服,祂向天父呼求道:“天父啊,你凡事都能,若是你的旨意,求你將這苦難挪去。然而,不要按照我的意思,而是要成全你的旨意。”祂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從祂的額頭一滴滴落在地上。

這一幕使我感到一份難以言喻的安慰。主耶穌基督為我經歷了最深的痛苦與黑暗,為我們承受了本該屬於我們的重擔。我知道,無論我們面臨什麼,祂都會陪伴,祂的愛與恩典從不離開我們。

當我面對生命的試煉與苦難時,主彷彿安慰我,祂寶貝那些處於黑暗之中,承受肉體的軟弱,卻仍然選擇愛主、信靠主、順服主用自己的一生去榮耀主、服事主的人。他們在生命最黑暗的時候,僅僅看見一絲榮耀的光芒,但仍堅信不移。這些人,是主所寶貝的弟兄,也是天父真實的兒女。

在試煉中,當我們似乎看不見主的榮耀,卻仍選擇感謝祂、讚美祂,這是真正敬拜主的學習。這些信心的腳蹤,藉著愛與順服的行動,成了活生生的見證,證明了對主耶穌基督忠實且不動搖的愛。




之六|病理報告

      

作者:劉承恩





病理報告出來,是一種高度惡性的上皮樣肉瘤(High-grade Epithelioid Sarcoma)

惡性肉瘤(Sarcoma)是一類罕見的惡性腫瘤,台灣每年約有1000位新診斷的患者。與我們熟悉的上皮組織惡性腫瘤(Carcinoma,癌症)不同,惡性肉瘤的發生機率更低,在所有惡性腫瘤病變中,僅約1%屬於這種罕見的惡性肉瘤。

惡性肉瘤還可分為軟骨肉瘤、脂肪肉瘤、橫紋肌肉瘤、骨肉瘤等多種類型,而上皮樣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又是其中罕見的,僅佔所有惡性肉瘤的1%。

可以說,太太罹患的這種疾病,是罕見中的罕見,惡性中的惡性

更令人揪心的是,腫瘤已經擴散到肺部與骨頭。除了手術切除和放射線治療外,全球目前僅有一種標靶藥物——Tazemetostat,可為這類病患提供治療。然而,這藥物的療效有限,僅15%的病人對它有反應,而完全緩解率僅約1.5%。




獻給我所愛的妻子:

十三年前的婚禮上,我在上帝和親友面前,對妳許下誓言:無論順境或逆境,富足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我都會深愛著妳,忠實守護妳,直到死亡暫時將我們分離。

如今,我只擔心,這個時刻比我想像中的更快來到。

親愛的,我多麼希望能和妳攜手慢慢變老,一起看盡上帝的奇妙創造,經歷養兒育女的喜悅,珍藏生活中的點滴笑聲,一同在主的道路上服事他人,直到我們白髮蒼蒼、步履蹣跚,回顧主滿滿的恩典,細數祂所賞賜一生的豐富。

我們有最壞的打算,也懷抱著最大的盼望

愛情如死之堅強,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雅歌八章6-7節)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之五|出人意外的平安

     

作者:劉承恩





在手術切片和正子攝影檢查前,我與妻子牽著手,一同禱告,把這一切結果交託給主。心中浮現出聖經中的一句話:「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四章6-7節)

這出人意外、超越我所能理解的平安,給了我無比的安慰。我雖然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但我知道主是美善的(詩篇三十四篇8節),主是慈愛和信實的(詩篇三十六篇篇5節)。祂應許永不撇下,也不丟棄我們(申命記三十一章6節)。

當結果是壞消息的時候,心中湧現出各種情緒:震驚、悲痛、憂傷、害怕、挫折、不捨、懊悔……但這份出人意外的平安依然在我心中守護著我、扶持著我,賜我力量、勇氣與安慰。

此刻,詩篇二十三篇成為我真實的安慰與盼望。「我主是我的牧者,祂深知我的一切需要。」祂以豐盛的平安應許,使我信靠之心日益堅定。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如茵之地,引導我到溪水旁享受祂的安息。我主是我的牧者,無論祂往何處,我都願意跟隨。

即使走過死蔭的幽谷,我也不懼怕任何災害,因為我深知祂會伸手保護,領我脫離一切危難。在每次患難與試煉臨到時,當我驚惶無依時,祂總是成為我的幫助,伴我走過每一步旅程。

我主是我的牧者,我願全心跟隨,因祂是我永恆的盼望,使我堅固不搖動。我一生要與主同行,直到安抵天家。我的主是我的牧者,祂必與我,永不分離。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之四|讓孩子知道

    

作者:劉承恩






下班回到家,8歲的女兒和6歲的兒子正因為搶玩具而吵得不可開交,2歲的小兒子因為兩天沒見到媽媽,哭著要討奶。

家裡雖然因著三個年幼的孩子而顯得凌亂,卻溫暖無比;生活中充滿了吵鬧,卻也充滿著生機。

晚上,我們將三個孩子擁在懷中,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媽媽的狀況:「媽媽的身體裡長了一個壞腫瘤,而且已經擴散到肺部和骨頭了。」

「爸爸媽媽很愛你們,但媽媽可能無法一直陪伴在你們身邊,成為你們的依靠。也許媽媽無法在你們完成學業時喝彩,無法在台下見證你們牽著所愛之人的手步入禮堂,建立自己的家庭。」

「媽媽只是先一步回到主耶穌基督那裡了,在祂那裡,有永恆的生命。你們也要緊緊跟隨主耶穌、信靠主耶穌,有一天我們還會在天堂團聚。」

心思細膩的大女兒放聲大哭,活潑開朗的大兒子淚流滿面,只有2歲的小兒子還不太明白發生了什麼,依然笑著玩鬧。

「讓我們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要彼此相愛,不要讓媽媽擔心。」

有一天,神會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那裡再沒有死亡,不再有悲哀、哭泣、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二十一章4節)


之五|出人意外的平安


之三|壞消息...

   

作者:劉承恩





壞消息,肺部已經有轉移。」

中午查房時,岳母傳來的簡訊讓我瞬間失去方向。頭腦一片空白,震驚、害怕、難過、憂傷……各種情緒瞬間湧上心頭,我呆坐許久,不知該如何面對。

下午,醫院熟識的學長傳來了正子攝影 (PET-CT) 的結果。影像顯示,一顆8公分大的惡性肉瘤(Sarcoma)深壓在左臀部,並已轉移到肺部和骨頭。




作為醫療專業人員,我深知惡性肉瘤的罕見和棘手。一旦出現肺部和骨骼轉移,這通常意味著癌症進入了晚期,預後與存活率均不樂觀。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可能不得不反覆進出醫院,接受化療、手術和放射治療的嚴峻挑戰。

我的腦海飛速閃過悲傷的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我憤怒,為何過去一年在各科的求診奔波中,沒有及時查出這樣重大的疾病?我沮喪,想著年幼的三個孩子,他們還那麼小,可能就要面臨失去母親的痛楚。

晚上,妻子從醫院回到家裡。我將她緊緊擁入懷中,她變得那麼消瘦。我心裡揪著,害怕有一天她會在我懷中滑落,離我而去。

睡覺時,我緊握著妻子的手,心中滿是心疼,擔心某天睜開眼時,她已悄然遠去。

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你;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因為你曾幫助我,我就在你翅膀的蔭下歡呼。我心緊緊地跟隨你;你的右手扶持我。」(詩篇六十三篇)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之二|診斷的盲點!

  

作者:劉承恩





在過去一年中,由於太太左腳持續的痠麻、疼痛和無力,我們頻繁地求診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醫)、小港醫院、大同醫院的神經外科、復健科和神經內科。身為高醫畢業的醫療人員,這一路上,我感受到許多診斷中的盲點和限制。

第一位復健科A醫師 認為是肌肉扭傷,並在小腿上施打了兩次自費高濃度葡萄糖注射。結果不僅未緩解症狀,反而讓小腿更疼痛。

第二位神經外科B醫師 安排了腰椎X光檢查,判斷無明顯狹窄。經我們懇求後安排了核磁共振,發現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之間的椎間盤有退化現象,遂開立止痛藥,並建議轉至復健科治療。

第三位神經內科C醫師 進行了神經傳導檢查,懷疑是周邊神經踝管症候群造成的疼痛。

第四位復健科D醫師 使用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未見異常,囑咐太太進行更高強度、延長時數的復健療程。

第五位神經外科E醫師 認為椎間盤有輕微發炎和退化,於是進行了四次自費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PRP)注射,分別注射於小關節面、椎間盤和神經根部位。

儘管經歷了密集的復健和多種治療,太太的症狀不僅未改善,反而日益加劇。許多醫師認為影像學上的狀況不至於如此嚴重,甚至有人推測可能是太太對疼痛特別敏感。

然而,陪伴她走過這段歷程,我知道太太是不曾輕易喊痛喊苦的人,只是盼望能早日找到真正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

這些醫師都是我在醫院的老師、學長姊與學弟妹,他們都非常認真地在處理太太的問題,盡力協助我們。然而,即便在這麼多的努力下,卻還是無法找到問題的核心。

心中不禁感慨,醫師如同運動選手,雖然全力奔跑,但若方向錯誤,距離終點就只會越來越遠,延誤了正確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時機。

在這段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面對生命的複雜性,醫療工作需要謙卑。我們習慣將症狀歸因於熟悉的疾病,但同時也應保持開放的態度,持續檢討、反思,並全面評估各種可能性。適時地轉診、諮詢其他專家意見,才能避免延誤對根本原因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