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我的腎功能是好是壞?
近日在診間遇到了幾位患者,其中一位中年女性健身教練,預估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以下簡稱eGFR,單位為毫升/分鐘/1.73平方米,以下皆同)檢測值為88,沒有蛋白尿。她表示,外院醫師告知腎功能不佳,因此前來求診。
另外有一位糖尿病患者,eGFR達到120,但尿液白蛋白與尿液肌酸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以下簡稱UACR,單位為毫克/克,以下皆同)高達500,外院醫師卻認為腎功能良好。
這些案例引人深思,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的腎功能是好是壞?eGFR及UACR這些指標的判讀,到底代表什麼意義?
腎臟疾病分期與風險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腎功能評估是基於腎絲球過濾率(eGFR)和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UACR)的綜合判斷。一般而言,eGFR值越低表示腎功能越差,而UACR值越高則顯示腎絲球損傷的程度越嚴重。
腎臟病的分期通常依據eGFR進行分類,分為以下五期:eGFR ≥ 90、60~89、30~59、15~29及<15,其中第三期慢性腎臟病又細分為3a(45~59)與3b(30~44)。然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若沒有蛋白尿或超音波/病理底下沒有腎臟實質性病變,eGFR達60以上即可視為正常範圍,並不屬於慢性腎臟病的範疇。
值得一提的是,UACR常是其他科別醫師較容易忽略的指標。UACR的正常範圍應小於30,若UACR達30~299即為微量白蛋白尿,而UACR達300或以上則為巨量白蛋白尿,表示尿蛋白已顯著增加,這往往顯示腎絲球已受到嚴重破壞。
在臨床上,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診斷標準需符合以下條件之一且持續至少3個月:eGFR低於60、UACR超過30,或在影像檢查(如超音波)或病理切片中顯示出腎臟實質病變或損傷的證據。
預估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簡稱eGFR)
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簡稱GFR)的正常值會受年齡、性別及體型影響。隨著年齡的增加,GFR會逐漸下降。40歲以後,每增加一歲,GFR平均下降約1。因此,對於已達80或90歲的年長者而言,eGFR低於60並不罕見。
一個理想的GFR檢驗指標應該是穩定生成並且僅通過腎絲球過濾排泄,這樣血清濃度才能準確反映GFR。至今最標準的測量方法是使用菊糖(Inulin)。
菊糖是一種果糖聚合物,當靜脈注射菊糖後,它僅通過腎小球過濾,且不被腎小管重吸收或再分泌。因此,透過測量血液和尿液中的菊糖濃度,可以準確計算GFR。
雖然菊糖清除率(inulin clearance)是測量GFR的標準方法,但在臨床上使用非常有限。主要原因在於純化的菊糖不易取得,且檢查過程繁瑣,需要持續靜脈注射菊糖並多次收集血液和尿液樣本,對病人和臨床醫師而言都十分耗時與辛苦。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肌酸酐(Creatinine)主要通過腎絲球過濾,不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但部分可經近端腎小管分泌。
血中肌酸酐上升通常表示腎功能惡化,肌酸酐值會受到年齡、性別、種族、體型、肌肉量、飲食、藥物及實驗室分析方法等影響。因此,單憑血清肌酸酐值難以準確反映腎功能狀態,容易在以下情況高估或低估腎絲球過濾率。
另一種檢驗方式是透過血清胱蛋白C (Cystatin C) ,Cystatin C經腎絲球過濾後,會被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完全重新吸收和代謝,不經腎小管分泌。Cystatin C的個體差異小,參考值範圍為0.5-1 mg/L,男女相同。
Cystatin C相較於Creatinine對慢性腎臟病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尤其是在eGFR < 60時的檢測中,Cystatin C的異常發現率更高,因此其在早期腎功能異常的篩檢上更為敏感。
但臨床應用上,Cystatin C的測量尚未完全標準化和普及化,而且其濃度也會因惡性腫瘤、HIV感染、甲狀腺亢進、類固醇使用,以及年齡、性別、體重、身高、吸煙及C反應蛋白濃度等因素而變化。所以目前仍然以肌酸酐(Creatinine)為主要測量方式。
目前,我國最常用於計算
腎絲球過濾率(GFR)的公式是用
肌酸酐(Creatinine)帶入
Cockcroft-Gault和
MDRD公式 (可點選
MDRD公式連結計算)計算出來的。然而,MDRD公式在接近正常腎功能時往往會低估GFR,這可能會將腎功能正常的人誤診為慢性腎臟病,導致不必要的檢查和密集追蹤,增加健保支出。
近年來,腎臟醫學會積極推廣
CKD-EPI公式 (可點選
CKD-EPI公式連結計算),因其在準確性、適用範圍及預測性上都更具優勢。然而,由於公式轉換涉及所有醫療院所及檢驗單位的調整,目前推廣仍在進行中。
尿液白蛋白與尿液肌酸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簡稱UACR)
尿蛋白的產生,是腎臟受損的指標之一。蛋白尿的產生原因主要可分為以下四種:
1. 腎絲球性蛋白尿:由於過濾屏障結構受損,導致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白蛋白尿)。
2. 腎小管性蛋白尿:急性或慢性損傷造成近端腎小管對蛋白質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導致蛋白尿。
3. 溢出性蛋白尿:當循環系統蛋白產量過高時,會超出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造成蛋白尿。這種情況常見於血液系統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
4. 腎後性蛋白尿:泌尿道的炎症(如感染)會導致蛋白質排泄增加,通常包括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質。
這些不同的蛋白尿類型反映了腎臟或泌尿系統的不同病理機制。
尿液白蛋白測量注意事項:白蛋白尿的波動幅度可達 20%以上,因此建議在 3 至 6 個月內進行 2 至 3 次檢查。如持續異常,可診斷為蛋白尿。
非腎臟問題引起的暫時性蛋白尿情況包括:運動後、感染、心衰竭、高血糖、月經期和高血壓等。建議排除以上情況,並經由多次檢驗來確診蛋白尿。
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與尿液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urinary protein/creatinine ratio,UPCR)之間有何不同?
UACR的特點:
- 檢測成本較高,但結果更準確。
- 與腎臟疾病相關的研究較多,能更靈敏地反映腎絲球病變。
UPCR的特點:
- 檢測成本較低,適合用於篩檢。
- 雖然準確度不如UACR,但在UPCR值介於50到5000時,UPCR與UACR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
總結來說,UACR更適合用於腎病診斷與研究,而UPCR則是經濟實惠的初步篩檢工具。
預估腎絲球過濾率 (eGFR)與尿液白蛋白尿 (UACR)對腎臟風險的意義
預估腎絲球過濾率 (eGFR) 和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 (UACR) 是評估腎臟健康的重要指標,兩者在腎臟風險評估中具有不同的意義:
eGFR的意義:
- eGFR 是估算腎臟過濾血液中廢物的能力,通常以 mL/min/1.73 m² 表示。eGFR 的數值越低,代表腎功能下降的程度越嚴重。eGFR <60 mL/min/1.73 m² 通常是診斷慢性腎臟病 的臨界點。
- eGFR 能預測腎臟功能的長期變化和進一步惡化的風險,有助於及早干預和治療,減少腎臟疾病進展至終末期腎病的可能性。
UACR的意義:
- UACR 是檢測尿液中白蛋白與肌酸酐的比值,用來評估腎絲球的完整性與滲漏情況。白蛋白尿是腎臟病變的早期標誌,即使在 eGFR 正常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
- UACR 的升高,尤其持續高於30 mg/g,表示腎絲球滲透性增加,是腎臟受損或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的重要指標。高白蛋白尿通常預示著更高的腎病進展風險。
當 UACR ≧ 300 且 eGFR < 60 時,與 UACR < 30 且 eGFR ≧ 90 相比,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了 5.93 倍 (95% CI 2.2~4.7),而腎臟事件的風險則增加了 22.2 倍 (95% CI 7.6~64.7)。
這些數據顯示出高 UACR 和低 eGFR 的結合對心血管和腎臟事件的預測意義極為重要。當 UACR 和 eGFR 的異常同時存在時,患者發生重大心血管和腎臟事件的風險顯著提高,提示需要加強預防措施和積極治療,以降低這類高風險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eGFR 可以類比為飛機在墜落時離地面的高度,代表腎臟距離衰竭及需要透析的距離。eGFR 值越低,表示腎功能越差,距離腎臟衰竭的「地面」越近。
UACR 則可比作飛機墜落時的速度,UACR 值越高,代表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越快。
因此,這兩個指標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評估腎臟功能的現況及未來惡化的風險。eGFR 顯示當前腎功能的狀態,而 UACR 則反映腎臟損傷的進展速度。
總結
結合 eGFR 和 UACR 可以更全面地評估腎臟健康狀況和未來風險。eGFR 顯示腎臟的功能性變化,而 UACR 反映腎絲球的損傷和滲透情況。
當 eGFR 下降且 UACR 升高時,風險更大,應積極進行評估和治療;而當 eGFR 正常但 UACR 升高時,也需警惕腎臟病變的早期徵兆,及早採取干預措施。
總而言之,eGFR 和 UACR 的結合使用有助於提高腎臟風險評估的準確性,支持及早預防和管理腎臟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