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好文章分享【當孩子哭鬧的時候】

當孩子毫無來由地哭鬧的時候,身為父母或師長的我們通常會感到非常地焦慮。

人類基因為了讓下一代能繁榮茁壯,將我們的大腦和孩子的哭聲緊密連結起來。只要一聽到年幼孩子的哭鬧聲,我們的大腦就會直接進入備戰狀態,心跳急速上升,準備採取行動!

所以當嬰兒變成一個會走路、會說話的幼童,我們自然而然會期望他們不再用哭鬧的方式表達需求,而是學習用我們的方式處理情緒,畢竟誰能承受一天到晚都處在備戰狀態之中呢?

但是當孩子被情緒淹沒時,會同時失去判斷能力和語言能力。所以當我們問正被情緒淹沒的孩子「怎麼了?」通常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


孩子不一定是感到悲傷


其實孩子的哭鬧並不是悲傷的反應,可能是因為憤怒、沮喪、恐懼、興奮、困惑、焦慮。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哭鬧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健康地處理情緒的方式

剛出生的嬰兒,透過哭泣來讓身邊的人知道「我有困難需要被解救」。

一歲到三歲的幼兒,哭鬧是正常發展過程,他們透過哭鬧傳達「我失去與爸爸媽媽的連結了,我需要被理解」。

更大的孩子,如果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不夠理解,如果無法用語言順利地表達自己,也同樣會用哭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面對哭鬧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以下三件事:


1.允許孩子哭泣


任何嘗試阻止孩子哭的行為,都是在告訴孩子「你的情緒不對」或是「你的情緒不重要」

情緒沒有對錯,沒有好壞,也沒有正面與負面,唯一的分別是「舒服的,和不舒服的情緒」。所有的情緒都是我們人生重要的一部分,是每個人建立個體獨特性的利基點,也是學習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好機會。

當我們面對孩子哭鬧時,就算孩子哭鬧的原因是芝麻綠豆的小事,如果我們無法認同孩子那一刻的感受,就等於剝奪了孩子學習處理不舒服情緒的機會。

作為父母師長,我們最終的目標都是「想要孩子健全地發展情緒自我調節能力」,所以儘管哭泣的孩子在我們眼中就像是個壞掉的警鈴,令人難以忍受,我們還是該盡量給予充滿同理心的成長環境,認可孩子正在經歷的情緒,讓孩子知道「所有的情緒,不論是舒服的或不舒服的,都非常的重要」


2.幫助孩子說出現在的情緒


「情緒控制與調節」是從三歲以後才開始發展。換句話說,三歲以下的幼兒,就像是座活火山,情緒隨時噴發,這是非常正常的發展里程,而且會不斷持續直到三四歲後,才會開始露出曙光。

在面對火山噴發的孩子(被情緒淹沒的孩子),不論孩子是兩歲的無敵火山、是三歲的偶發火山、還是四五歲的悶燒火山,我們處理孩子情緒的方式都是一樣的:「幫助孩子說出他們現在的情緒,做情緒發覺教育」。

幫孩子說出情緒能讓孩子知道 (1) 我們有看到他們被情緒淹沒的事實,(2) 我們認可他們的情緒,(3) 他們在經歷的感受有專屬的名字

將情緒命名,是學習情緒調節與控制的第一步。若想了解命名的重要性,歡迎閱讀前往閱讀「物體恆存的重要性」。


3.耐心、溫柔的陪伴


當孩子哭鬧時,請盡量避免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當我們成功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的時候,也是我們成功剝奪孩子「學習與不舒服情緒共處」的機會。

是的,如果今天孩子正在跟別人搶玩具,我們提供另一個新奇有趣的玩具,雖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也沒什麼問題。

但如果今天孩子哭鬧是因為:我們幫她把鞋穿上,但她其實想自己穿鞋,這時用玩具轉移注意力,只會讓孩子哭得更兇。因為他們覺得「沒有人注意到我的感受和需求」。

未成年的孩子還無法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做決定,當他們覺得「沒有人注意到我的感受和需求」的時候,大概就像是我們成人覺得被全世界拋棄一般的恐懼、害怕、和寂寞

面對哭鬧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溫柔耐心地陪伴在孩子的身邊,這個舉動讓孩子知道「即使我現在感覺很糟糕,爸爸媽媽也不會因此而拋棄我,我現在很安全」,進而發展安全依附關係


其他事,等情緒平靜之後再說


動不動就被情緒淹沒,時不時就需要火山爆發,真的不是孩子的錯,這是他們正常發展的過程。

而且孩子唯有在「情緒平靜和覺得安全」之後,才有能力思考、學習、或使用語言。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和語言小老師們,與其懲罰孩子的情緒,不如抓緊機會,透過 (1) 允許孩子哭泣,(2) 替孩子說出情緒,(3) 耐心溫柔地陪伴,幫著助孩子建立「情緒調節與控制」的根基


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

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

                 

讀者:劉承恩




2015/2017年與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的變革


建議使用居家血壓而非診間血壓做為高血壓的診斷和分級,只要平均居家血壓≥130/80毫米汞柱即可診斷為高血壓(過去為≥140/90毫米汞柱)。居家血壓採用"722原則",即連續"7天"量血壓、早晚"2次"量血壓、每次量測"2次"取平均。

若為低風險患者---包括無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無高血壓相關器官損傷(hypertension-mediated organ damage, HMOD)、不到3個ASCVD危險因子,可以血壓≥140/90毫米汞柱再開始藥物治療。其他高風險患者血壓≥130/80毫米汞柱就可以開始治療

高血壓治療目標為722原則下,居家血壓<130/80毫米汞柱。若為ASCVD或高風險病患,可以評估將收縮壓降至<120毫米汞柱

生活型態調整包括酒精限制男性100g/周、女性50g/周,若有乙醛去氫酶(ALDH2)基因缺損,酒精限制男性64g/周、女性28g/周。建議理想BMI維持在20~24.9 kg/m2。建議戒菸(不論傳統香菸或電子菸)。建一周至少五天30分鐘以上中強度有氧運動。




第一線藥物治療包括A (ACEi/ARB), B (β-blocker), C (CCBs), D (Thiazide類)。當血壓超過目標收縮壓20/舒張壓10毫米汞柱以上,建議初始治療使用複方藥物 (single pill combination, SPC);若血壓未超過目標收縮壓20/舒張壓10毫米汞柱,可以考慮使用半顆複方藥物。高風險患者考慮腎臟交感神經阻斷術介入治療。




高血壓的定義與分期


目前有四種量測血壓的方式,包括常規診間血壓(routine office BP, ROBP)、自動診間血壓(automated office BP, AOBP)、居家血壓(home BP monitoring, HBPM)和動態血壓(ambulatory BP monitoring, ABPM)。使用AOBP、HBPM和清醒時ABPM的量測結果是相近的。大部分的心血管安全試驗都是使用標準化(standardized)診間血壓量測,而非常規診間血壓(ROBP),來做為調整藥物劑量的依據。

當中,居家血壓(HBPM)建議作為高血壓診斷、分期、治療起始與治療目標的標準量測方式。因著近年大型研究的發現,建議降低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到≥130/80毫米汞柱。分級的切點為120/80、130/80和140/90毫米汞柱。建議以連續七天的居家血壓作為診斷標準。




標準化血壓量測方式


自動電子血壓計需要至少12個月校正一次。標準化量測血壓的關鍵在於充分的事前預備、校正過的儀器、大小合適的壓脈帶、正確的量測過程與數值紀錄。除非使用標準化的診間血壓量測,不然一般隨機的診間血壓量測並無法用來做為高血壓的診斷與處置依據。平均居家血壓≥130/80毫米汞柱,可確認高血壓的診斷,也協助分辨高血壓的亞型---包括持續性(sustained)高血壓、白袍(white-coat)高血壓和隱性(masked)高血壓。




居家血壓量測應遵循722原則,包括連續7天(至少連續4天)、(睡醒1小時內、早餐和服藥前)(睡前1小時內)各一次分別記錄、2次以上(若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建議3次以上),每次間隔1分鐘取平均。




評估是否合併高血壓相關器官損傷(hypertension-mediated organ damage, HMOD)


使用理學檢查、檢驗和儀器檢查來評估高血壓相關器官損傷、心血管風險,也評估高血壓治療成效。




續發性高血壓常見原因


初診斷或難控制的高血壓需要尋找續發性高血壓的可能,因為續發性高血壓可能和原發性高血壓並存。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Primary aldosteronism)是最常見的續發性高血壓原因之一,且會造成心血管、腎臟、代謝與系統性傷害。血清醛固酮濃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與血清張力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之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 ARR)是最常見的篩檢方式。一般建議ARR大於30(或35)ng/dl per ng/ml/h,且其中血清醛固酮濃度需>10 ng/dl,需進一步用影像學確診。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可疑的臨床發現包括:1.血壓持續性>150/110毫米汞柱,2. 頑固性高血壓,3.高血壓合併低血鉀,4.高血壓合併腎上腺腫瘤,5.個人或家族史有早發性(30歲以前)高血壓,6. 40歲以前發生腦血管疾病,7.高血壓合併一等親有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家族史。




高血壓處置原則


需對高血壓病患進行生活型態包括飲食和運動等非藥物衛教。

若為低風險患者---包括沒有ASCVD、HMOD,或不到3個ASCVD危險因子,可以血壓≥140/90毫米汞柱再開始藥物治療。其他高風險患者血壓≥130/80毫米汞柱就可以開始治療

高血壓治療目標為722原則下,居家血壓<130/80毫米汞柱。若為ASCVD或高風險病患,可以評估將收縮壓降至<120毫米汞柱

高血壓控制的下限因人而異,若出現終端器官灌流不足,建議不須控制得太過嚴格。

下圖為綜合血壓分級與共病症的風險評估的對照表,隨著顏色變深(綠→黃→橘→紅),風險也不斷增加。建議共病症越多,需要使用藥物將血壓控制得越嚴格。




生活型態調整SABCDE


包括限制鈉攝取(Sodium restriction)、限制酒精攝取(Alcohol limitation)、體重減輕(Body weight reduction)、戒菸(Cigarette smoke cessation)、飲食調整(Diet adaptation)和運動(Exercise adoption)。




藥物治療


開始藥物治療之前,需要確認高血壓診斷是經由居家血壓722原則量測,排除續發性高血壓原因,且評估過相關心血管、ASCVD、HMOD併發症。

選擇藥物方面,可評估病患過往用藥經驗 (Previous experience of patient)、風險因子 (Risk factors)、相關器官損傷 (Organ damage)、禁忌症或副作用 (Contraindication or unfavorable),並且考量醫師專業判斷 (Expert or doctor judgment)、花費與價格 (Expense and cost)和遵從性 (Delivery and compliance)。




生活型態調整和藥物治療需要同步進行、相輔相成。第一線藥物治療包括A (ACEi/ARB), B (β-blocker), C (CCBs), D (Thiazide類)。第二線治療藥物包括Spironolactone。其中ACEi/ARB/直接腎素阻斷劑不可以併用,疫情期間在COVID-19患者身上可以安全地使用ACEi/ARB。

血管張力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 ARNI)和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 SGLT2i)可視為新型態的降壓藥物。

當血壓超過目標收縮壓20/舒張壓10毫米汞柱以上,建議初始治療使用SPC複方藥物;若血壓未超過目標收縮壓20/舒張壓10毫米汞柱,可以考慮使用半顆SPC複方藥物

藥物使用策略包含:1. 使用長效型用藥(特別針對夜間高血壓),2. 睡前投藥(特別針對晨間高血壓),3. 加入其他機轉用藥(若日夜血壓皆高)。




特定族群治療目標與用藥建議


糖尿病:建議使用居家血壓或標準化診間血壓,血壓目標<130/80毫米汞柱

冠狀動脈心臟疾病:建議血壓目標<130/80毫米汞柱

腦血管疾病:缺血性腦中風急性期不建議積極降壓,除非血壓≥220/120毫米汞柱。血壓在血管內血栓移除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和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前需要控制到<185/110毫米汞柱。若屬於出血性腦中風急性期6小時以內且收縮壓>160毫米汞柱,需在1小時內讓收縮壓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且在24小時之內維持收縮壓<140毫米汞柱。雙側頸動脈或基底動脈狹窄超過70%的族群,須小心降血壓導致腦部灌流不足。

慢性腎臟病:根據居家血壓(HBPM)或標準化(standardized)診間血壓,建議未透析前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若可耐受可考慮收縮壓<120毫米汞柱。建議透析患者使用居家血壓或動態血壓,而非透析前後血壓,血壓目標<130/80毫米汞柱。不管是否合併糖尿病,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阻斷劑(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hibitor, RASi)都是慢性腎臟病的首選降壓藥物。

心臟衰竭:建議收縮壓≥130毫米汞柱開始藥物治療,收縮壓目標<130毫米汞柱

使用抗血栓藥物:使用抗血栓藥物做缺血性中風預防的患者,建議血壓目標<130/80毫米汞柱

65歲以上老人家:建議收縮壓≥130毫米汞柱開始藥物治療,收縮壓目標<130毫米汞柱

懷孕婦女:建議妊娠高血壓≥140/90毫米汞柱開始藥物治療,血壓目標為<140/90毫米汞柱。懷孕期間血壓>170/110毫米汞柱為急症須住院治療。建議使用methyldopa, labetalol或nifedipine治療懷孕高血壓,因為ACEi, ARB, DRI, ARNI, MRA, chlorothiazide有致畸胎性。高血壓危症可使用靜脈注射labetalol, nicardipine, magnesium,若合併肺水腫可使用nitroglycerin。低劑量阿斯匹靈(Aspirin)可於孕期12到36~37周之間,使用在子癲前症中高風險患者,並建議孕婦於37周生產。